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2-06-23 11:50:46 浏览次数:
       

  雷泽体育●2022-06-21 工业和信息化部:1-5月全国规模以上罐头食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274.7万吨(中国证券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1-5月罐头行业运行情况。2022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罐头食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274.7万吨,同比下降8.2%。其中,5月当月罐头产量50.4万吨,同比下降12.7%。

  ●2022-06-21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同比增长2.9%(中国证券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1-5月乳制品行业运行情况。2022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242.7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5月当月乳制品产量275.9万吨,同比增长2.9%。

  ●2022-06-21 消费品工业司组织召开乳制品行业奶源建设工作座谈会(新浪财经)

  据工信部,2022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组织召开乳制品行业奶源建设工作座谈会。消费品工业司介绍了会议背景,要求乳制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并通过与上游牧场以及奶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利益共享,促进乳制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会代表就当前行业奶源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分开展了交流和讨论,并表示将通过加强生鲜乳价格协商、严格履行购销合同等方式,坚决“抢奶源”等不健康行为,维护乳制品行业良好市场秩序。

  ●2022-06-18 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危机愈演愈烈 10个州缺货率达90%或更高(新浪财经)

  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危机愈演愈烈。根据零售跟踪公司“数据汇集”(Datasembly)的数据,截至5月28日的那一周,全美的缺货率飙升至74%,高于前一周的70%。在10个州,缺货率达到90%或更高。随着进口奶粉即将运抵和生产的重启,人们有理由希望这场危机在未来几周得到缓解,但就目前来说,奶粉荒给美国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段时间,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高学历”食品备受关注。业内人士指出,疫情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功能食品,因此,消费者对这类“高学历”食品所具有的营养性、安全性更为放心。不过,“高学历”食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防不良商家对品牌的觊觎,另一方面也要在保证“学历品牌”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市场期待的营销策略。

  今年如火如荼的“6·18”年中电商大促活动中,“高学历”食品收获众多关注,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产品。所谓“高学历”食品,即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食品。由于有“高学历”的加持,这类食品给人以“健康、安全、无添加”的印象,与当今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观念的追求不谋而合。

  那么,这类食品真的物有所值吗?由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的食品会成为流行产品吗?

  几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由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研制出的乳酸菌密封发酵的酸菜。当舆论还在讨论“高科技”酸菜与传统腌制酸菜谁更胜一筹时,农科院麦片、农业大学酸奶和蜂蜜、教授烧鸡等“高学历”产品已经纷纷推出,不少消费者表现出对该类产品的浓厚兴趣。

  这些由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高学历”食品由于其高学历背景的加持,往往给人以“健康、安全、无添加”的印象,与当今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观念的追求不谋而合。近年来,这些产品已经逐步走出科研圈和高校圈,俘获了相当一批支持者。

  在今年的电商促销活动中,武汉市民李女士就早早加购了一款燕麦片。据李女士介绍,她经朋友推荐得知这款产品,麦片包装上印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制”等字样。此后,这款产品就成为李女士家中的常备食品,每逢促销活动都会多储备一些。

  与此同时,豆瓣平台“高校研发食品鉴赏”小组已经有4500余名成员,持续推介高校自主研发食品;知乎问答中也有多项内容,详细介绍各“高学历”食品的出身与营销状况。

  正如李女士所说,“高学历”食品突出体现的安全、健康与平价,让其越发受到关注。

  另一方面,疫情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功能食品领域,并尝试在这些“高学历”食品中找到解决方案。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于明告诉记者:“从2019年以来,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普通民众的营养学方面的认知水平也在提升,消费者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所开发的食品所具有的营养性、安全性更为放心。即便受疫情影响,我们团队研制的黑小麦麦片的销量与两年前相比也增长了近20倍。”

  正是近年来的强烈关注,助推了高校和科研院所逐步加紧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尝试探索更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那么,从科研成果到销售产品的转化,又要经过哪些环节?

  在投入市场之前,“高学历”食品往往已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经历过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据于明介绍,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对燕麦的课题研究始于1988年,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品种选育、栽培、育种、高产,再到最后的品质加工。于明说,“经过临床试验,燕麦的降糖降脂功效已经得到验证。”

  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这款麦片。于是,这一研究成果被交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全资控股的一家企业开展市场化经营。

  于明表示:“消费者不需要承担产品研发的前期投入,这些已经包含在科研经费里,消费者只需承担食品生产环节的设备折旧、人力、原料、动力等基础成本。同时,科研院所管理运营,产品的营销投入极少,也使得该麦片的定价有亲民优势。”

  某餐饮公司北京市场负责人梁祖青表示,食品公司的市场营销投入占比较高,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占比相对更高,前期的营销投入更少。

  “相对应的,食品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更精准。而前沿食品安全领域及研究新趋势,科研院所和高校就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但要耗费更大的精力用于成果转化。”梁祖青说。

  脱胎于原西南农业大学(现为西南大学)魔芋团队的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魔芋公司),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方面更具经验。2012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学校支持下,该公司成立后,便将西大魔芋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接受消费者检验。

  西南大学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博士陈嘉认为,高校研发的食品前期有更多的基础研究积累,且该阶段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研究成熟后才会进入应用层面,这使其区别于一般食品公司研发的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研发成功的“高学历”食品已走向市场,但也要承受来自市场的挑战。一方面,运营团队要提防不良商家对品牌的觊觎,以防衍生出“蹭牌”行为;另一方面,原有的科研团队要在保证“学历品牌”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市场期待的营销策略。

  记者在一些电商销售平台发现,“某某大学食品旗舰店”“某农科院美食”“某燕麦旗舰店”等具有误导性的名称,实际是部分商家的“蹭牌”行为。当询问是否获得授权经营时,他们则用“官方运营店铺”“旗舰店厂家直营”的回复来回避。

  在2012年西大魔芋公司成立之初,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秘书长蒋学宽就已加入。他介绍说,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也留意到有部分商家会打出“品质堪比西大魔芋”的宣传语。

  “这种蹭品牌热度的行为尚可以接受,但使用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认为他们的产品使用了西大魔芋的技术,就需要诉诸法律。”蒋学宽说,西大魔芋公司在2013年就完成了品牌类商标注册,并坚持用法律来维护商标和核心技术专利。

  然而,由于缺少市场化意识,于明及其团队在商标注册时还是遭遇过难题。于明说,“我们曾想将目前使用的商标经营范围扩大到果品类,后来发现早已被文化公司以多个相似名称抢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注册新商标用于其他类别食品的运作。”

  另外,投入市场之后,新疆农科院所售的麦片也曾被消费者反馈“不够甜”“没有葡萄干”等内容。

  对此,于明及其团队仍选择坚持原产品的研发初衷:“我们的研发初衷是给消费提供营养健康的产品,加糖或者添加其他改善口感的辅料和添加剂之后反而会变成消费者的代谢负担,农科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营养负责,对当地产业负责。”

  ●2022-06-16 猪肉价格回升,物价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回应(中国经济网)

  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回升,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今日回应称,“5月份,我国物价继续平稳运行,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未来一段时间,由于国内生猪基础产能已调减一定幅度,随着下半年猪肉消费逐步增加,生猪价格将会总体回升。”

  去年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发布猪粮比价过度下跌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及时根据市场情况,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产品,孟玮坦言,猪肉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于生猪生产和消费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引导有序调减产能,其重点是压实地方分级调控责任,鼓励养殖场户淘汰低产母猪,同时保持用地、环保等支持性政策稳定,不搞“急转弯”、不搞“翻烧饼”,防止损害基础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积极开展收储“托市”工作。孟玮透露,按照猪肉储备预案规定,去年7月份以来,中央层面累计14批次挂牌收储了48万吨冻猪肉储备,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进行收储,形成工作合力。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自低位反弹30%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线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回升至5.59:1,脱离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未来一段时期生猪市场形势如何,物价会不会大幅上涨?孟玮表示,展望今年后期,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特别是随着应季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加之各地物流堵点卡点疏导得力,跨区调运能力明显增强,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坚实基础,国内CPI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能够完成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PPI方面,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扰动国际能源和粮食市场,但国内口粮自主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加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预计后期PPI涨幅有望进一步回落。具体到生猪市场,当前生猪产能合理充裕,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77万头,处于产能绿间,预计猪粮比价将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

  ●2022-06-16 代餐食品行业风生水起受资本青睐(中国金融新闻网)

  生活与工作压力导致的持续亚健康状态撞上疫情,对年轻人而言意味着对健康的焦虑进一步增加。一边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一边是对审美、健康、肌肉线条的追求,“减脂、减压、调整内分泌”“改善气色、皮肤、发量”,正成为当下“打工人”口中的热词和心里的诉求。

  从运动过渡到食补,在商家们发现没办法让消费者“迈开腿”之后,“管住嘴”理所当然成为新的“生意经”。代餐、配方茶、功能性食品等新食品便得以风生水起。

  最近,定位于“创新配方茶”的胶囊茶语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创投,这也是该品牌自去年7月份获得由不二资本、三角资本投资的天使轮后的第三轮融资。胶囊茶语于2020年年底上线,凭借“妆食同源”的理念,选择能够瘦身、美白、控糖的原料配比,早期产品主要聚焦在18岁至35岁年轻女性。

  民以食为天,除喝上讲究外,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诉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无论是全麦面包、五谷粥等泛代餐,还是低卡低脂餐、代餐奶昔等可完全代餐食品,或是蛋白棒、素食鸡胸肉等代餐零食,越来越多的代餐产品出现在居民餐桌上,成为食品新潮流。有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将达1000亿元至1200亿元。

  与此同时,代餐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明显增加。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以来,代餐领域融资金额已接近20亿元。以主食沙拉切入市场的WonderLab为例,从2019年成立至今已拿下5轮融资,2021年6月和8月,公司接连完成B轮和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日出资本、淡马锡等。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较于以前人们的保健需求集中体现在维生素和钙含量上面,如今随着益生菌、叶黄素、褪黑素、酵素、钠钾平衡等名词层出不穷,也给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外包装或者广告宣传上标注上述任何一个词汇或者一组词汇,均有可能吸引来一大批“尝鲜”消费者。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完成了从药品向食品、从特定人群服用向大众人群尝试的蝶变,并迅速获得资本青睐。例如,功能性食品品牌霸符(BUFFX)获红杉资本中国、GGV纪源资本、梅花创投和黑蚁资本数千万元投资;功能性食品品牌Minayo收获来自北极光资本的投资;功能性食品品牌NELO完成来自IDG、BAI数千万元的A轮联合投资。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可能突破6000亿元。

  不容忽视的是,在上述新食品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虚假宣传、食品安全等负面消息也层出不穷。5月28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无限畅生产经营的相关“果蔬类”食品为普通食品,该公司无有效证据证实其具有“阻止油脂和糖分吸收”功效,违反了“普通食品不得进行治疗、保健等功效宣传”的法律规定。同时,记者通过翻阅某外卖投诉平台看到,诸如“购买的健康减脂餐所用蔬菜已发酸”“购买的鸡未拆封时已有霉斑”等投诉在轻食沙拉类店铺十分常见。

  这些所谓的新食品真的能让我们“躺着也变瘦,坐着也保持健康”吗?饮食安全方面确定有保障吗?今年年初,江苏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曾发文提示,目前,代餐食品缺乏国家强制标准,这也导致了代餐食品行业不可避免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也各不相同。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提出,代餐食品的功能属性较强,因此消费者对于其营养成分等因素非常看重。而我国代餐行业在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导致市场上代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宣传语与实际产品力差距甚大的情况屡有发生,产品力已成为当前代餐行业最大痛点之一。

  有营养学家表示,代餐食品只是人们在减脂、保健过程中的一个“工具”,长时间过度食用反而容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所谓配方茶、功能性食品也未见得有其标榜的功效,往往销售的只是一个概念。要摆脱亚健康状态,需要肉类、蔬菜水果、碳水谷物等各类营养均衡摄入,并在适当控制能量的同时增加运动,这才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确方式。

  ●2022-06-15 全国统一交易平台上线,电子烟告别野蛮生长时代(北京商报)

  线上禁售令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出台、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上线......电子烟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6月15日,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电子烟行业迎来“一烟一身份”的监管时代。

  业内人士表示,在平台规范下,电子烟生产端的安全、销售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等都有了强制的规范,而随着平台的上线运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电子烟行业的乱象。

  6月1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已经在今日9点正式上线。

  公告显示,该平台上线后,依法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经营主体,可上平台进行交易会员注册登录,熟悉平台各项功能操作,开展相关交易及进出口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电子烟管理办法》规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电子烟生产企业不得通过电子烟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而在截止到9月30日的过渡期结束后,在该平台以外销售电子烟产品、雾化物和电子烟用烟碱的行为将被依法查处。

  据了解,目前多家电子烟生产企业、品牌企业都在进行牌照的申请工作。喜雾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只有部分上游供应链企业获得了准予许可。喜雾许可证牌照的申请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中。

  “新规之下,自有技术和产品品质将会是新的核心竞争力,电子烟企业只有潜心技术研发,研制符合全新国家标准的高质量产品,才有可能在行业站稳立足。”该负责人补充道。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国家层面对电子烟的严监管将是大势所趋。交易平台的上线意味着电子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合规化。

  其实,在监管层面,国家对于电子烟的管理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强。2019年10月30日,《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发布,电子烟“线年电子烟纳入烟草监管体系;2022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4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10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了解到,消费者可通过添加微信购买到想要的电子烟产品,且消费者在咨询购买的整个过程中,客服没有要求出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

  拼多多一家名为“麦克分享杂货铺”的店铺,销售多品牌电子烟。“现在线上的监管严格,只能选择添加微信进行交易。”该店铺客服人员说道。在咨询购买全程中,客服人员未向记者索要身份证明。

  同时,电子烟行业价格乱象也依然存在。此前电子烟管理办法发布,5月1日起水果味电子烟禁止销售。随后电子烟行业迎来涨价潮,平时一盒百元以下的烟弹涨价至150-200元不等。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存在大量假货、三无产品、劣质电子烟等的投诉。多位用户投诉表示,在电商平台购买的电子烟是假货、三无产品。

  在江瀚看来,电子烟发展初期,市场处于蓝海时期,随着消费群体、需求的增多,再加上行业监管不足,相关标准缺失,使得整个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但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伴随着顶层设计逐渐完善,市场逐渐合规,将会逐渐转向规范化发展。

  事实上,在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之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发布了《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试行)》,对交易进行了规范。其中第九条规定,同一规格电子烟产品实行全国统一销售价格,且在平台上公开。第七、八条规定,通过技术审评的电子烟产品纳入平台上市销售并实施动态管理。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与通过技术审评的产品应当保持一致。电子烟产品生产企业、电子烟品牌持有企业、电子烟进口企业应在平台上补充完善电子烟产品相关信息等。

  这些规定意味着电子烟渠道管控、产品追溯将成为新一代电子烟监管重要方式,行业将迎来“一烟一身份”的溯源监管新时代。

  喜雾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的趋严,未来电子烟行业走向一定是重技术、重产品、弱营销,技术储备薄弱、在行业初期希望进来分一杯羹的品牌都将被淘汰。

  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电子烟交易平台的上线,对于电子烟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平台规范下,电子烟生产端的安全、销售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等都有了强制的规范,而随着平台的上线运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电子烟行业的乱象。

  ●2022-06-15 蓝皮书:预计电子烟今年出口1867亿元,全球市场规模达1080亿美元(新浪财经)

  今日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22第六届电子烟规范发展宣贯会上,推出电子烟出口蓝皮书,预计中国今年电子烟出口规模达到1867亿人民币,其中一季度已达453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080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就达到250亿美元;预计出口市场中,美国占比58%,达到733亿美元,仍是全球最大市场,欧盟及英国为24%。电子烟的渗透率接近30%。

  ●2022-06-14 旺旺集团今年累计捐赠防疫物资价值超过5672万元(中国经济网)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旺旺集团自今年一至六月间,其下属各分公司、工厂共向全国115家单位、医院及大学等组织,共捐赠价值5672.54万元防疫物资。以实际行动助力防疫,奉献爱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正能量,为抗疫工作做出贡献。

  旺旺集团旗下防疫消杀产品水神,今年至今已在全国13个省、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捐赠水神微酸性电解次氯酸水发生器、电解液、除菌喷雾机、免接触洗手机、除菌小喷瓶、湿巾等各类防疫消杀产品近四千箱,总计价值超过687万元。从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旺旺集团已经在海内外累计捐赠超过3.2亿元旺旺食饮品及水神防疫物资。

  旺旺集团蔡衍明董事长每天密切关注各地疫情新闻,不断指示集团相关部门,将旺旺食饮产品及水神防疫物资捐赠至抗疫前线,以协助第一线防疫人员,对抗疫情,守护大家健康。

  旺旺集团捐赠单位包括:上海总部及北京、杭州、西安、福州、郑州、天津、香港等33家分公司;以及沈阳、山东、湖南等13座总厂。受赠单位包括:北京丰台红十字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等115个单位。

  ●2022-06-14 美再进口86吨奶粉救急:雅培因产品安全问题关闭工厂后,奶粉短缺问题愈演愈烈(新浪财经)

  自从美国最大的奶粉供应商雅培因产品安全问题关闭工厂后,奶粉短缺问题愈演愈烈。13日,约9.5万罐、总计约86吨的婴儿配方奶粉从澳大利亚运抵美国洛杉矶,这是自“奶粉荒”以来,美国从海外进口的第四批婴儿配方奶粉。

  早在去年11月,美国就出现婴儿配方奶粉短缺的苗头。今年2月,美国最大奶粉供应商雅培公司因产品安全问题召回数款婴儿配方奶粉,关闭其密歇根州工厂,导致“奶粉荒”问题加剧,很多美国家长和舆论指责美国联邦政府应对迟缓。直到5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才宣布允许海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美国市场。

  据美国专业机构近日的数据统计,5月下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等九个州的婴儿配方奶粉缺货率已经达到90%。美国全国的婴儿配方奶粉缺货率也攀升至73%以上。

  13日,有美国媒体指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的监管不力,引发了此次全美“奶粉危机”。

  据13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过去每年至少要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进行一次检查,但据该机构的说法,自2020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该机构取消了数千项常规的工厂检查。

  根据检查记录,在2019年美国药管局检查过一次雅培公司位于密歇根州的奶粉工厂,而对该厂的另一次检查则是在2021年7月,中间时隔长达两年多。在去年7月的检查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现这家工厂存在积水和卫生程序松懈的问题,但最后却只是给予了一些建议,没有发出正式的整改警告。

  此后,美国数名儿童食用了雅培的配方奶粉后细菌感染,甚至导致死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又返回雅培工厂进行彻查,最终,在位于密歇根州的这家工厂厂房内多处检测到某种危险的细菌样本呈阳性。随后该工厂停产,雅培公司宣布召回数款问题配方奶粉。此后,美国国内奶粉供应短缺问题开始恶化,并很快转变为全面危机。

  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自2021年3月至今年3月收到了128起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已经共计有9起婴幼儿死亡事件与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

  自从美国最大的奶粉供应商雅培因产品安全问题关闭工厂后,奶粉短缺问题愈演愈烈。13日,约9.5万罐、总计约86吨的婴儿配方奶粉从澳大利亚运抵美国洛杉矶,这是自“奶粉荒”以来,美国从海外进口的第四批婴儿配方奶粉。

  人们的“菜篮子”,从菜市场挪到了生鲜App;居家办公的“刘畊宏女孩”们,不再满足于方便面填饱肚子,预制菜、健身食品成了新宠;而曾经“闭眼挣钱”的出口食品,则变得危机四伏……

  在福建漳州,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应对并付诸行动。作为南方首个“中国食品名城”,漳州拥有2500多家食品企业,这里生产的水产品、果蔬罐头、休闲食品远渡重洋,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眼下,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布局国内市场、研发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思路……“世界厨房”正从国民餐桌挖掘新的市场机遇。

  从“紫山酱菜,人见人爱”,到蘑菇罐头风靡全球,再到如今自热食品瞄准的新时代人群,在外人看来,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紫山集团,似乎“越活越年轻了”。

  紫山集团成立于1984年。20世纪90年代初,凭借“鱼米之乡”的自然禀赋,漳州市发出“向山海进军、发展‘两水’(水果、水产)”的号召,以紫山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外贸食品企业应运而生。

  斗转星移,曾经只放眼海外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脚下的市场。“20年前,我们把好产品挑给国外,现在是反过来,最好的留给国内。”紫山集团总裁洪水河感慨,“中国市场太大了,只盯着出口让我们失去了太多机会。”

  疫情以来,受国际物流等因素影响,外贸持续承压,相形之下,国内市场一枝独秀,紫山集团开始尝试“两条腿走路”,向国内市场要出路,如今内销已成企业主要增长极。行业新闻

  从外贸转内销,最大的挑战是走出薄利多销的“舒适圈”。“消费者的需求早已不单单是‘填饱肚子’,这倒逼着我们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我们新设立了三个研发部门,吸引大专院校的人才,不断开发更加健康营养的产品。”洪水河说,外向型企业逐鹿国内市场,产品创新疲弱、储备人才不足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但国家积极构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将为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时代在变,国内国际形势在变,物质文化需求、消费环境也在变,我们改变不了市场,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市场。”洪水河说。

  紫山集团的策略之变是漳州众多食品企业的缩影。漳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许开明说,疫情挤压了漳州传统外贸食品企业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海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叠加面粉、食用油、白糖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缩,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国家陆续复工复产,疫情初期海外订单回流的红利逐渐消失,不少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寻求增长点。

  为了帮助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漳州市修订出台了《关于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鼓励食品相关协会抱团参加政府组织发动的各类展会,开展产业和品牌公共宣传活动。“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会’,我们吸引区内外企业1720家,意向订单85.66亿元,进行产品信息、合作等全领域的交流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许开明说。

  疫情期间,福建立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解本惊喜地发现,公司生产的冻干银耳羹和紫菜蛋花汤表现抢眼、捷报频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天猫平台的冻干食品消费增长了300%。在2021年“双12”期间,冻干食品在天猫线%以上的增速,其中水果类冻干食品占得头筹,其次是方便食品。

  疫情阻滞脚步的背景下,早期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的冻干食品,因其“超长待机”、使用便捷等特点,正被消费市场热捧。在立兴食品总经理郭树松看来,冻干食品的走红,离不开“单身经济”“宅经济”释放的市场机遇,“90后、00后对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相比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冻干食品不仅食用方便,其脱水后不添加防腐剂,更能保留食物原本的色、香、味、营养,能够赢得年轻人的‘芳心’是情理之中。”

  同样受益于“宅经济”的,还有五花八门的速食食品和预制菜。疫情发生后,紫山集团研发的自热米饭产品意外走红,这让洪水河看到了一条崭新的赛道,“结合供应链优势和闽菜特色,目前我们已开发了梅菜扣肉、酸菜鱼、蘑菇鸡汤等网红产品,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预制菜,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方式。”

  成立于2000年的康之味食品去年产值增长12.8%,实现“逆风翻盘”,而其中最大的功劳,当属“健康系列饮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疫情缘故,国人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也倒逼我们不断优化产品,从‘安全’往‘健康’发展。”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军说,近年来,公司在技术构架方面进行改进,从原料、配方、工艺、设备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发出多款科技含量高、主打健康的创新型产品。

  “无糖”“0脂肪”“0卡”“弱碱”……如今,在康之味的广告语里,这样的“低欲望”词汇越来越常见,早已不似十年前铺天盖地的“美味香甜”的口号。

  “即使在烘焙糕点领域,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健康。”漳州食品企业“小白心里软”食品有限公司供应链中心总经理毛伟平观察到,不再只为口感买单的年轻一代,更关注“粗粮化、健康甜、低脂无油、成分天然”的新式糕点,这为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走进漳州卡尔顿食品的办公区,映入眼帘的不是食品,而是琳琅满目的“潮玩”——这是企业独特的基因密码。

  出生于1984年的公司董事长黄秋平是一名“食二代”,他的“不务正业”曾让老一辈企业家瞠目:几年前,当大家还在争夺线下商超时,卡尔顿率先请头部网红,做起直播带货;当“美味健康”还是行业普遍追求时,企业瞄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与葫芦娃、忍者神龟等玩起了联名款面包……

  “老一辈企业家赚了钱就投厂房,投了产房依旧做代工。哪天市场行情变了,客户一旦流失,企业将束手无策。”在黄秋平看来,这种危机感驱动着年轻一代企业家打破陈规,“以前我们都说漳州是‘鱼米之乡’,扁担插在上面都能发芽,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不吃老本、求新求进是年轻一代企业家必须要走的路。”

  在黄秋平看来,食品除了是“食物”,更要有品位。在好吃、健康等基本要求之上,企业需要传递给消费者更多关于文化和潮流的态度,正因此,有一年妈祖节,卡尔顿尝试制作了一款联名“平安糕”。

  作为“花果之城”“鱼米之乡”,漳州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曾孕育了食品工业的起步。历经几十年发展,新一代的企业家,不再只盯着原材料与外贸优势,“精通产品营销与IP塑造”,成了他们有别于父辈的标签。

  诞生于2016年的漳州烘焙食品企业“小白心里软”,近年来,以其黑白配色和大眼睛“小白”IP形象,在陈旧单调的商超货架上脱颖而出。

  “传统而言,老一辈食品企业家可能不喜欢这种黑白的包装。当时我们董事长把设计好的产品包装给他老爸看的时候,遭到了强烈反对,董事长就开玩笑,‘如果你反对的话,说明产品就成功了,因为你不是我们的主推人群’。”毛伟平说,最终市场反响验证了这一猜想,在疫情冲击的2021年,企业逆势保持了33.3%的增长。

  眼下,尽管疫情阴云仍未散去,但积极转型的食品企业正向阳而行。2020年,漳州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20.1%,2021年增长13.6%,总量和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3月,该地食品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产值1/4,为经济“稳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许开明说,面对疫情冲击,漳州市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全市的重要产业培育。围绕该项计划,建立了“七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提供“妈妈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提高创新能力。

  ●2022-06-13 负面缠身、平均存续时间约3年……为何明星的餐厅大多开不长?(新浪财经)

  过去的一周,两位明星的餐饮“副业”先后翻车——胡海泉的品牌“本宫的茶”因偷漏税被罚,陈赫创立的贤合庄也因为被曝割加盟商“韭菜”占据热搜多日。不仅是负面缠身,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一直以来开餐厅似乎是明星作为副业的首选,但是带有明星光环的餐厅却大多如流星般稍纵即逝,生存时间平均约3年,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过去一周的微博热搜被“陈赫”“贤合庄”等关键词占据了数日,先是贤合庄遭加盟商集体维权,被曝靠加盟费赚了2、3个亿。后是被曝出此前以“老板”身份出现在贤合庄活动的陈赫,其所持股企业退出贤合庄股东,其还删掉微博关于贤合庄内容,疑似与品牌“划清界限”。

  对此,6月8日晚,贤合庄卤味火锅微博发布声明,针对“贤合庄加盟商维权”“陈赫退出福建贤合庄股东”“陈赫收取2.4亿加盟费”等相关内容作出回应。声明中称,陈赫原本就并非贤合庄品牌运营主体的直接股东,且授权贤合庄使用其形象等,都从未收取任何费用。网传的陈赫收取“2.4亿加盟费”等消息不实,但是对于加盟费到底收了多少,收取是否合理以及加盟商提出的相关质疑进行回应。

  而在6月11日,陈赫发微博回应贤合庄经营纠纷称,对于贤合庄品牌,会始终保持创始人的身份和所有门店的加盟商携手共进。同时,针对网上的质疑,已主动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欢迎各级主管部门与广大群众对其个人和贤合庄品牌进行监督。

  虽然二者先后发声明进行解释,但是网友似乎并不买账。有网友表示,加盟费赚的盆满钵满,把人忽悠瘸了自己“功成身退”,加盟商倒闭赚不到钱,缩小成本,菜品品质下降,受害的又是消费者。也有网友喊话贤合庄,要求公开透明账务税收,该退钱就退钱,该赔偿就赔偿。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消费者,投资者,都深陷其中。

  因为负面消息在上周登上热搜榜的并不只陈赫一人。6月9日,“本宫的茶”关联公司广州本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偷税被广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处以罚款。而这一品牌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歌手胡海泉。

  事实上,近些年涉足餐饮品牌的明星并不止陈赫等人,还有不少明星投身餐饮行业,如薛之谦参与投资了上上谦火锅,黄晓明、李冰冰、黄渤、何炅、井柏然、任泉六位明星曾是热辣壹号的股东,杜海涛和吴昕是辣斗辣的联合创始人,郑恺则推出“火凤祥鲜货火锅”,还有黄磊和孟非的黄粱一孟……

  不过,很多明星开的餐厅最终以关门告终的占了大多数。有网友梳理了近20年来有报道的40多位明星开的餐饮门店,其中85%以上的餐厅最终关门、品牌消失,而这些餐饮品牌的存续时间多在2到5年,有的甚至刚开1年就告倒闭。

  为什么明星开的餐厅存续时间都不长?除了餐饮业本身就是竞争激烈的红海行业外,更重要的是明星开店大部分为的就是让“流量变现”。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孵化网红的MCN机构,为的是在前期IP打造成功后,再通过to B的模式,将网红的粉丝们转化为产品的购买力。而明星们开店,则跳过了孵化的过程,直接可以进行流量变现。

  早先年有胡海泉带着“本宫的茶”的饮品上综艺。而贤合庄的异军突起,也是靠陈赫发动自己在抖音上的影响力,并且在参加的综艺中植入“贤合庄”的场景。

  靠明星光环营销,在粉丝经济的带动下,不少消费者是抱着支持自己所爱的明星,或者希望能在明星开的餐厅中与明星偶遇这样的情怀来消费。也有消费者将明星身上的光环“移植”到了餐厅上,但不少人消费过后发现部分明星开的餐厅菜贵、量少、口味差,如黄粱一孟就曾因2017年卖388元一份的牛肉上了当时的热搜。

  不仅如此,其中多数餐厅还曾经曝出各种负消息,如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以次充好、加盟纠纷,有的甚至涉及了无证经营、非法集资等触犯法律的问题。

  而在追求“流量变现”的前提下,明星付出的是“名气”,而运营餐厅却大多委托他人,不是自己的生意,这些餐厅的经营管理情况自然也大多不尽人意。

  在偷漏税事件曝出后,在一则给网友的回复中,“本宫的茶”品牌也表示,胡海泉并未担任该公司的任何管理职务,也不参与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而通过“本宫的茶”和贤合庄的两则官方回复不难发现,虽然号称是品牌创始人,但是这些餐饮品牌的生意与明星本人却基本“不过问”。

  事实上,资本也看中了明星开店带来的流量红利,从陈赫与贤合庄多年来的股权变化,可以看出明星开餐厅的一种模式。

  2015年,陈赫等人建立贤合庄并在福建开出门店。贤合庄开业的前四年经营不顺,一度面临闭店危机,直至2019年与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后者负责品牌运营、招商以及供应链管理后,才帮助贤合庄扭亏为盈。2019年6月,双方共同发起成立成都贤合庄,其中,福建贤合庄餐饮出资210万元,持股占比70%;至膳管理出资90万元,持股占比30%。

  也是在与至膳管理达成合作后不久,2020年1月,陈赫、朱桢、叶茜等个人股东悉数退股,转为以通过福建贤合庄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贤合庄合伙企业”)间接控股福建贤合庄餐饮。其中,陈赫在贤合庄合伙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为38.55%。此后,陈赫等人皆是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到公司中,这意味着陈赫将不实际参与合伙企业的经营,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不过,此时陈赫与贤合庄还是深度捆绑的。陈赫也曾多次亲自到贤合庄门店站台宣传。

  不过,2021年1月,双方出资比例调整,福建贤合庄餐饮出资下降至147万元,持股比例降至49%。至膳管理出资额升至153万元,持股比例升至51%。

  2022年5月,贤合庄合伙企业退出了福建贤合庄餐饮的股东行列,改由海南亚广丰品牌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接任,而后者的大股东则是范喻,持股比例99%。

  而有数据称,贤合庄初期门店数量一度超过800家,而到今年4月下旬,门店数已缩水至500多家,超过270家门店关闭,关店的规模超过1/3。

  目前,除持股合伙企业名称中仍带有“贤合庄”字样外,陈赫与福建省贤合庄餐饮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已无股权关联。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明星开店,本身就是其“名气”的变现。有的餐饮企业确实是明星拿钱投资的,但是餐饮这行门道很多,明星并没有时间亲自打理,最终就跟一些初次涉足餐饮的小白投资人一样,以关张告终。

  而有的所谓明星的店甚至就是一种变相的“代言”:明星不出资,以自己形象入股,最终靠股份比例拿分红,或者到约定的时间,将股份“卖回”给企业或由其他企业“接盘”,品牌或企业其实与明星本人毫无关系,股权就是代言费。

  比起开业是高调的宣传“明星开店”,一些品牌倒掉之前或出现大的负面消息后,大部分明星悄然或撤资或退股或变更股东等一系列动作,就是为了与品牌切割。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明星开的店其赚钱的目标就不是消费者。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餐饮从业者表示,一些品牌运作类的公司,或是收购明星开的店或是找明星以入股的方式“代言”餐饮品牌,要的就是明星带动流量,初期打造优秀的经营数据。而这些公司赚就是投资者的加盟费。“这就好比十几年前的电视加盟广告,只不过给电视台打广告的钱,给了明星做代言。”

  而比起普通的加盟项目,这些有了明星“加持”的品牌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能开出比同类加盟项目更高的费用。比如某火锅加盟费用中,门店装修费为700元到900元/平米,设备费用13万元到15万元,开业费用1万元等等;而网传贤合庄装修费为1500元/平米;设备费60万(含前厅和厨房),开业费用5万元。这固然有装修效果、设备多少方面的差异,但就开业费一项确实高出不少。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除非明星日日在自己的店里坐镇,不然所谓“明星的店”就只是一种营销。难怪有网友“总结”明星开店套路称:利用名气开店赚加盟商钱;钱赚差不多了,逐渐退股;见生意不好或者出事后马上与品牌划清界限。

  餐饮业内人士表示,餐厅长久运营看得是复购率,附近的人复购率高低决定了一家餐厅赚钱与否。因为餐厅受地理位置等条件制约,覆盖人群始终有限,明星带给餐厅的流量,难以突破地理限制。无法长期刺激复购,“明星的店”也无法长久。“门店在明星光环褪去后,能不能经营下去,能不能挣钱,还得看加盟者自身的能力、产品、地段等多重因素。因此成功的还是少数。”

  ●2022-06-13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有9名儿童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后死亡(中国经济网)

  据美国《》等多家美媒12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文件显示,全美有多达9名儿童在食用密歇根州一家工厂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后死亡,比之前已知的死亡人数多7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此次调查了自2021年3月至今年3月收到的128起消费者投诉,其中有9起与婴幼儿配方奶粉死亡事件有关,目前尚无法确定感染源。该机构此前曾表示,两名儿童在食用了雅培公司在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含有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奶粉后死亡,另有两名儿童生病。对此,雅培公司对美媒表示,其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死亡事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关于江南体育 · 江南资讯 · 在线预订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898-08980898
©Copyright © 2018-2023 江南·体育(中国)官方网站-JN SPORTS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吉ICP备18001738号